从抗旱到防汛这次暴雨让江苏体验了过山车

这两天,沿江苏南地区普降暴雨,影响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生产、生活,当市民直呼出行不便的时候,久违的降水却给苏北广袤农田带来了一场甘霖。

如何看待今年的梅雨季,接下来的一个月,又怎样安然度过逃不掉的梅雨期?6月16日上午,江苏专门召开全省防御梅雨期强降雨工作视频会议。一起跟着评新君了解一下。

当沿江八市遭遇暴雨袭击的时候,我们看到在苏北部分地区,当地的旱情因为此轮降雨而得到及时缓解。

据了解,今年入梅前,全省降雨总体偏少,主要表现在:

一是本地雨量明显小。今年4月至6月上旬,全省降雨量仅毫米,较常年同期少40%;

二是上游来水明显枯。5月以来,淮河干流上游来水1.42亿方,较常年同期少85%,来水量是70年以来倒数第3位;

三是湖库蓄水明显少。今年以来,苏北地区“三湖一库”总蓄水量仅22亿方,较常年同期少35%,为年以来最低。

苏北地区干旱形势一度重于去年同期,但江苏“入梅”以来的首轮强降雨缓解了全省面上旱情,“三湖一库”水位止落回涨。接下来的新一轮强降雨将明显改善洪泽湖蓄水情况,全面缓解淮北地区旱情,有利于水稻栽插任务的完成。

据农情调度显示,截至15日,全省水稻播栽进度近六成,其中,苏南进度72%,苏中进度53%,苏北进度56%。鉴于大批量的农业用水需求,能否积极利用好此轮降水,加强湖库蓄水,对满足水稻栽插用水需求至关重要。

一方面,农业生产需要充足水源,另一方面,沿江各地的城市积水已经影响到市民正常起居和出行。一时间,北“旱”南“涝”的局面,让江苏人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“梅超疯”带来的冰火两重天。

评新君从省气象台了解到,从11日后半夜开始,全省自北向南出现强降雨天气。今年的强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、覆盖范围广、降水强度大等特点。据统计,12日0时-16日07时,全省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50毫米,其中,江苏西北部、江淮之间南部、沿江、苏南西南部有个乡镇(街道)超毫米(占全省46.9%)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南京江宁区新济洲站(.1毫米)。

综观首轮强降雨,同比偏多成为普遍现象:

截至16日07时:

苏南地区平均梅雨量.4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多1.6倍;

江淮之间平均梅雨量.5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多2.6倍;

淮北地区平均雨量78.8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多2.6倍。

与此同时,扬州、宿迁和南通等地因龙卷、暴雨、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口、农作物受灾和房屋损毁;苏南运河及太湖区域河网也出现超警戒水位情况。

雨一直在下,全省防汛压力与日俱增。此轮降雨与首场强降雨叠加重合,会导致部分地区产生洪涝风险,发生超警洪水的概率较大。对此,16日召开的全省防御梅雨期强降雨工作视频会议释放明确信号:目前,全省防汛工作已进入“汛期实战档”。

这样湿漉漉,出门还要“三思而行”的天气,究竟还要持续多久?

据气象部门通报:

6月16-17日,全省强降水区域将北抬,届时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。

6月18日,全省降水减弱。

6月19-21日,雨带南落,全省基本无降水。

然而,凡事不能高兴太早,晴好天气并不能保持太长时间。到6月下旬中后期,全国雨带将继续北抬至江苏,届时我省还会有一段持续性降水过程,根据目前的气象资料分析,预计全省出梅时间在7月中旬前期,与常年同期(7月12日)基本持平。对此,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,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,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。

在全省防汛抗旱方面,各级防办机构将紧盯水库安全、城镇防洪、农村排水,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,强化预测预警和动态调度,提前排水,预降河湖水位,腾出库容迎接强降雨;各类抢险队伍也将全面临战待命,各座水利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全体值班值守,确保指挥调度顺畅、控制运用高效、应急处置得当。

农业生产方面,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将组织各地抢晴、抢早、抢雨隙,加快水稻等秋粮播栽进度,确保不栽7月秧;对局部受涝的地区,将加快排除田间积水,做到能保一块就保一块;同时,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,实行分类指导,做好补苗、补肥等补救措施,落实好疏通沟渠等防灾减灾措施,降低灾害损失。

城市排水防涝方面,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组建了抢险队伍,共有专业抢险队员人,社会抢险队员人,配备防汛草包万只,编织袋万只,土工布约万平方米,铁丝吨,水泵台,发电机台,柴油吨。下一步,全省住建系统还将加强部门联动,科学统筹调度,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巡查检查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,进一步落实排水防涝的保障措施;加强对城市危房的巡查,实行条线业务指导和条块结合分片包干,确保城市安全度汛。

雨情汛情在哪里,防汛工作就在哪里。江苏将以雨情汛情为命令,迅速把工作状态调整到“汛期实战档”,坚决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,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以防汛抗旱战线的新成绩为“两手抓”“双胜利”交上一份满意答卷。

撰稿丨郝朦

图片丨江苏新闻

编辑丨高涵

版权说明

如需转载本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aihuzx.com/thxfj/1315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