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尝南太湖的双臭菜和有湖三白

阳历6月正是上海的梅雨季节。淅淅沥沥的雨淋湿了周六的早晨。为了带小孙女去“龙之梦”看动物世界,女儿女婿决定还是驱车带全家开启南太湖的浙江湖州之行。

1、浙江省湖州高速公路服务区。

太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,在江苏省南部、浙江省北部,一湖隔开江苏和浙江两省。而太湖南岸的的湖州市是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。

2、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南太湖收费站。

上午11:19分驾车从车库开出,一路上雨雾濛濛。导航显示到湖州长兴县动物世界所订的酒店,有公里。一路上,车轮溅起的水雾一片白色。路上见到有的车不但不开雾灯,连示宽灯等任何灯都不开,让后车的人要瞪大眼睛,才能辨清雨雾包裹中的前车。

3、准备下榻的酒店。

到湖州从“南太湖”出口下了高速,到长兴县目的地,已近中午1点,到了饭点了。女儿在手机上搜索所预定宾馆附近的餐馆,根据大众点评搜索到一家叫王家大院餐馆吃饭。

4、“南太湖”遍布公路边的农家乐。

听说浙江有一道名小吃叫“蒸双臭”,看到菜谱有这道菜,于是我们首先就点上这道菜。查百度上介绍:蒸双臭,是浙江嘉兴的特色小吃。它结合了当地两种最臭的东西臭豆腐和臭海菜梗,加入少量油、糖、姜片等一些调味品,然后放到旺火隔水蒸,十分钟后,撒上葱花,椒丝点缀一下即可。不一会,蒸双臭成为最快上的一盘菜。蒸双臭果然就是蒸臭豆腐和臭海菜梗,我品尝了一下臭豆腐,初闻起来,有股臭味,加一点放入口中,起初感到臭味直冲脑门;渐而,漫漫地,有感觉这臭变成了一种绵绵的香味。感觉没有北京的臭豆腐臭,也没有北京的臭豆腐香;而臭海菜梗,也是臭味直冲脑门,试着嚼嚼,根本嚼不动,像芦苇,只是用来配味,对我来说,不太对胃口。

5、我们吃剩的双臭菜。

著名的“太湖三白”盛产于太湖。是三种河鲜类特产——白鱼、银鱼和白虾,称其为“三白”,是由于其色泽均呈白色。“太湖三白”不但是“北太湖”的江苏常州市武进、苏州市的吴中和无锡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“太湖船菜”的招牌食材。也是“南太湖”的浙江湖州市著名的美食招牌菜。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长兴,餐馆里少不了“三白”。

6、我们吃的白鱼。

于是我们就在餐馆点了一条太湖白鱼。听说这种鱼是以小鱼虾为食,目前还没有养殖,都是在太湖天然捕捞,但是在白鱼的繁殖期是禁渔的。据《吴郡志》记载,太湖白鱼隋朝时就作为贡品:“白鱼出太湖者胜,民得采之,隋时入贡洛阳。”正研究白鱼时,餐馆服务生就端上来了清蒸好的白鱼。葱油清蒸,78元,貌似有一斤多一条,鱼鳞细小,呈白银状,还未品尝,一股白鱼的清香就扑鼻而来。鱼肉细嫩滑爽,口感清香,背脊鱼身有细刺,只能从鱼腩处选点给小孩吃。

7、我们吃的银鱼炒雪菜。

中午吃了白鱼,晚上我们在另一家老长兴的餐馆里,就想品尝一下银鱼和白虾。

端上来的银鱼是和雪菜炒,有一种清香的味道,非常下饭。银鱼是小小的,如同筷头般大,长四五厘米左右,体长略圆,形如玉簪。细嫩,色泽如银。银鱼通身白色,全身无鳞、无骨、无刺、无鳔、无腥,就只见两个小眼睛如同镶嵌在鱼头上两粒黑芝麻,整条夹吃,肉质细嫩,可一嚼咽下。据说在春秋时太湖就盛产银鱼。宋代湖州本地的诗人张先所写的《吴江》诗云:“春后银鱼霜下鲈,远人曾到合思吴”的名句,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。到清朝康熙年间,银鱼被列为“贡品”。

再点白虾时,店里服务员遗憾地介绍道,只有其他的虾了,而白虾已经过季。白虾我们是无缘品尝了,只能点一盘一般的河虾解馋,这蒸熟变红的河虾也是很鲜嫩可口,刚清蒸出来,剥开虾壳,白白的虾肉蘸着酱醋吃,清甜无比。但是看到这外壳红色的熟虾,更令人想品尝被描写成“白虾致死也是白”的太湖白虾。一般的虾,都是“死虾泛红”,而据说太湖白虾,是烧熟也不变红,仍然保持一身的白袍,白虾或做醉虾,或做咸水虾,或做虾干汤,听说那都是极为味道鲜美可口的。由此,太湖白虾,被奉为水产珍品。

农庄餐厅背景墙是一幅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水墨画,而餐厅里飘忽着的却是华晨宇和杨宗纬合唱的《国王与乞丐》的失恋歌曲,缠缠绵绵,哀哀怨怨。而我,听着《国王与乞丐》歌曲,为此行品尝到双臭菜和“太湖三白”中的白鱼、银鱼而感到庆幸,同时也对无口福于白虾而感到怅然若失。

边车,年6月26日写于上海南翔

8、我在南太湖边的农家乐品尝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aihuzx.com/thxny/1338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